§計畫目的§

2010 國科會科普活動


計畫主題
台灣南部水產養殖文化及技術的科學化、普及化、教育化、生活化,使南部的中小學生能對在地的養殖生物的繁養殖技術、生理生態、疾病、產品應用,以及漁村文化特色有更進一步的認識。


計畫緣由
本計畫為初次申請舉辦,體驗教育其基本原理原自於杜威的「從做中學」(Learning by Doing)的觀念。台灣的水產養殖技術世界有名,蝦類養殖及相關研究更是在全球占重要地位,海外許多養殖成功的案例均是台灣人技術指導或是海外投資的。本計劃藉由蝦子的一生,從種蝦催熟交配、產卵、蝦苗發育、稚蝦成長、到成蝦成熟,一方面介紹蝦子這種大家常吃,但又不太熟悉的水產生物,內容包括其生長、發育、各時期構造,各時期的食物、可能遭遇到的疾病,讓南部的國中學子,能對這種水產生物有更進一步的認識,並藉此瞭解南部養殖的文化及特色,更能啟發學子探索生命科學奧秘之興趣與潛能,培育新生代具備科學精神與科學素養。水產生物是人們營養來源之一,而且一般大眾對水產生物的相關知識較不了解,尤其是蝦類更是陌生,因此本計畫主要簡單介紹蝦類的構造、成長及其養殖相關基本知識,使之更加的貼近水產生物,符合國家政策推動認識海洋、接近海洋、進而了解海洋生物。


計畫目標
1.透過體驗教育,讓學生更瞭解南部蝦類養殖的生產過程。
2.
透過顯微觀察,讓學生可以一窺蝦寶寶的出生和蛻變的微細結構型態,真正認識自然科學的個中趣味,增強教學效果。
3.
透過顯微觀察以及實際操作,讓學生可以瞭解蝦寶寶的食物之微細結構型態,認識這些浮游生物種類及培養方式,增強教學效果。
4.
以「科學遊戲」做為主軸,加入國中生活課程教學設計,學生藉由參與動手做科學 實驗的學習活動,使學生了解科學無所不在。

 


費輔助單位: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 

協辦單位:義守大學-生物科技系

主辦單位: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-水產養殖系